Search

今天是作家三毛 78 歲冥誕,如果她還在世,就和我阿嬤同歲,這麼一想突然嚇了一跳,因為在我心中,三毛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是作家三毛 78 歲冥誕,如果她還在世,就和我阿嬤同歲,這麼一想突然嚇了一跳,因為在我心中,三毛還是那個年輕氣盛,在遙遠的撒哈拉探險走跳的女子。
當然,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幻想,在許多人心中,三毛的形象就凝結在那張穿著飄逸白袍,行走在廣袤沙漠上的照片裡,就像她和荷西的愛情,因為死亡,而成為了動人心弦的經典,化為永恆。
現實卻不是這麼美的。三毛的人生有太多的激烈動盪,太重的生命之傷,而她與荷西的感情,其實也曾存在著種種的困難與不堪。
幾個月前,我有幸訪問到三毛的幾位家人,包括小她三歲的弟弟陳傑先生、大她一歲的姊姊陳田心女士,還有陳傑先生的妻子陳素珍女士,以及她的姪女黃齊芸女士。
在他們的眼中,三毛始終不是三毛,而是他們的家人,是小姊姊,是阿姨。他們看到了三毛在成名背後的焦慮,也親眼目睹了她與憂鬱症搏鬥的掙扎。三毛是一個真真實實,有血有肉,有優點有缺點的人,不只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女子。
在看遍了三毛的作品,並與她的家人談論後,我認為三毛最與眾不同的,就是她的真誠。
她做什麼都很理所當然,這種理所當然看似天真,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勇氣與韌性。
例如,她在作品中很少高聲呼籲「女性主義」,或是女人就應該如何如何,但你去看她的所作所為,卻完完全全符合了現在許多女性主義所說的樣子。她想去旅行就去,她想愛就愛,想哭就哭,想笑就笑,她不畏懼他人的眼光,不因性別而自我設限,也從不臣服於他人的控制與恐懼。她很坦蕩地做自己,她不跟隨潮流,不迎合他人目光,她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:旅遊,思考,然後把那所有觸動她心的事物寫出來。
而這樣的真誠,透過文字清清楚楚、強而有力地傳達到了我們身上。
長年的寫作與閱讀經驗告訴我,比起寫,大多人更會讀,讀者就算沒有什麼專業學術背景,看到了好的文字,也能很直接地被打動。前提是,這樣的文字必須夠真誠,才能完整有力地傳達出作者的風格思想,重重地在心上一擊,達到「深刻動人」這字面簡單、實則蘊含極大智慧的標準。
而三毛的文字就屬於這種,她不雕琢堆砌文字,不無病呻吟、不長篇大論嚴肅說教,她就是很理所當然,把心裡所想眼裡所看寫出來而已,光是這樣,就能在華人世界掀起轟動,即便在死後三十年,影響力依然興盛不衰。
而這一切,我認為「真誠」是很大的因素。真誠是對自己誠實,也是學著客觀謙卑地去認識世界。長大後才慢慢覺得,雖然人們老是高呼要「做自己」,但「做自己」沒有其他的智識突破與自我控制去配合,往往就成了自私自戀自以為是。真正的做自己,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,需要足夠穩定的內在,足夠堅強的勇氣,才能拋開世間一切期待與成見,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,活出真正追求的人生。
三毛最讓我佩服的,就是這一點。她不跟從形式而活,而是創造自己。
不過即便是這樣的人,也有極限。
三毛從年輕的時候就受憂鬱症折磨,狀況時好時壞。談起她後來的日子,陳傑先生臉上罩上一層陰影,他說,有時候三毛就這樣一個人鎖在她的公寓不見人,偶爾她開門了,卻是淚流滿面的。三毛的一生有太多死亡,她第一任未婚夫的死,荷西的死,好幾位友人的死,都是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傷痕,而到了最後,她也擁抱死亡,將自己吊死在醫院廁所,死時才 48 歲,身邊一個人都沒有。
三毛一生轟轟烈烈,好壞交雜,他人用自我中心的狹窄投射去看三毛,好一點的會形容她是謎樣女子、與眾不同,壞一點的會說她瘋瘋癲癲、矯揉造作。但就如三毛大姐所說的,若是旁人用一套狹窄的道德觀生活觀去看三毛,是看不懂的。如果想要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,就必須學著放掉分類與貼標籤的衝動,不去輕易地咬定好與壞,就像若想要從三毛這個人身上學到什麼,就必須同時看進她的光明還有黑暗。
三毛只是一介凡人,但她卻在忠於自我的實踐之中,成就了傳奇。
自三毛離開後 30 年過去,她依然在我們的心裡,持續地枝繁葉茂。在她的第78歲冥誕,慶幸她曾來過世界一遭。


如果你想更認識三毛,或想要重新回味三毛,請點擊以下連結,到我的網站閱讀專訪文章:
「我不求深刻,只求簡單。」:三毛離開30年,她的文字依舊為人帶來力量── 專訪三毛家人
https://urbananimalsabby.com/.../sanmao-echo-30th.../
IG:abby_chao_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bby_chao_/?hl=en

#三毛 #冥誕 #echochen #文學 #旅遊 #人生
皇冠文化集團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